商务部对台聚碳酸酯征反倾销税 专家:整顿两岸经贸维护公平
图:商务部初步认定原产于台湾地区的进口聚碳酸酯存在倾销,15日起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据中通社报道:中国商务部14日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初步认定原产于台湾地区的进口聚碳酸酯存在倾销,15日起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进口经营者进口涉及公司生产的被调查产品时应提供对应保证金:台湾化学纤维股份有限公司16.9%、台湾出光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16.9%、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7%、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7%,其他台湾地区公司则征收22.4%。两岸学者表示,大陆是台湾聚碳酸酯出口第一大市场,占比约78.5%。此次对台湾聚碳酸酯的征收反倾销保证金,显示大陆有意整顿和规范两岸经贸往来,维护公平竞争原则。
2022年11月30日,中国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台湾地区的进口聚碳酸酯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调查内容有是不是真的存在倾销和倾销幅度、被调查产品是不是对大陆聚碳酸酯产业造成损害及损害程度,以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根据调查的最终结果和《反倾销条例》有关法律法规,调查机关初步认定,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大陆聚碳酸酯产业受到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
调查机关决定,采用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从2023年8月15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各公司生产的被调查产品时,应依据初裁决定所确定的各公司的保证金比例向中国海关提供对应保证金。
根据公告内容,对台湾地区公司征收的保证金占比分别是:台湾化学纤维股份有限公司16.9%、台湾出光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16.9%、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7%、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7%,其他台湾地区公司则征收22.4%。
另据大公报记者苏榕蓉报道: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王晓笛向大公报表示,随着大陆经济发展,境内产能难以满足市场对聚碳酸酯的需求,因此很大一部分需求需要进口填补。2022年大陆聚碳酸酯的进口来源地主要是台湾地区,大陆也是台湾聚碳酸酯出口第一大市场。
王晓笛表示,反倾销保证金的具体比率会因案件性质、产品和产业、调查的最终结果等因素而不一样,并没有一个固定或通用的保证金比率,一般会根据倾销幅度和对产业的损害程度来确定。2021年,中国向美国聚苯醚征收保证金,除了一家有沙特背景的企业能缴纳18.3%,其他美国公司需要缴纳48.6%。此次商务部对台湾聚碳酸酯的保证金征收的比率在16.9%到22.4%之间,点名的涉事企业其实都没有超过17%,如果参照聚苯醚案件的标准,并不算是很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平表示,过去中国大陆聚碳酸酯多数依赖进口,但随着产业的发展,目前已打破海外的技术垄断,形成一定的自给能力。聚碳酸酯进口占大陆需求量比重从2012年的95.3%下降至2022年的49.6%。这其中,据大陆海关数据统计,2022年大陆聚碳酸酯的进口来源地主要是中国台湾、韩国、泰国和日本等地区,占大陆聚碳酸酯进口金额的65%,其中从中国台湾进口的聚碳酸酯的进口金额为9.44亿美元,占大陆聚碳酸酯进口总额的23.5%,排在首位。
李平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2022)》,聚碳酸酯进口税率最惠为6.5%、普通为45%,增值为13%,因此,此次对相关台湾企业所收取的保证金比率并不算高。但此次所征收的16.9%至22.4%保证金将对台湾地区相关聚碳酸酯企业产生一定冲击。
李平指出,从长远看,随着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海南华盛新材料等新建及扩产产能的逐步释放,大陆聚碳酸酯自给率有望在未来几年大幅攀升,将逐步减少对海外聚碳酸酯的依赖。
据台媒报道:商务部公告8月15日起将对台湾地区聚碳酸酯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包括台湾化学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出光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业者坦言,对接单确实有影响,会与客户进行讨论或调整市场布局,并持续与大陆方面沟通。
台湾化学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台化销往大陆的聚碳酸酯产品多属高值化产品,大陆祭出反倾销措施,对订单会有影响。
奇美表示,大陆对产于台湾的聚碳酸酯产品祭出反倾销措施,对接单确实会带来影响,但奇美会就保证金部分与客户进行讨论,并持续和大陆方面沟通,期盼对方能实地查核产业实体运作,并调整相关措施。
有大陆专家曾指出,如果台湾出产的聚碳酸酯被征收反倾销税,相关这类的产品价格就会大大失去竞争力,而一旦台湾失去大陆市场,转向世界另外的地方也很难存在竞争力,整个产业势必面临生存危机。这样的产品大陆早有多家企业具备生产能力,将很快吃掉台企的份额。
调查机关初步认定,原产于台湾地区的进口聚碳酸酯存在倾销,大陆聚碳酸酯产业受到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
调查机关决定采用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对台湾地区公司征收的保证金比率如下: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无定性热塑性材料,外观常为透明的圆柱状或球形粒子或固体粉末,其特性是具有抗冲击强度高、加工性能好、透光率高,以及耐热和耐寒性佳。用途方面,常见于电子电器、板材和薄膜、汽车、光学、包装、医疗器械,以及安全防护等诸多领域的产品生产。
2018年6月,商务部裁定原产于台湾地区、韩国和美国的进口苯乙烯存在倾销,决定自2018年6月23日起,对上述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税率为3.8%-55.7%不等,征收期限为5年。
由于2020年以来大陆海关多次从台湾地区输入大陆的菠萝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所以自2021年3月1日起暂停进口台湾凤梨(菠萝)。
2021年以来,大陆海关多次从台湾地区输入大陆的释迦(番荔枝)和莲雾中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大洋臀纹粉蚧,所以9月20日起暂停台湾地区释迦和莲雾输入大陆。2023年6月,大陆恢复进口台湾释迦。
2022年6月,台湾输入大陆石斑鱼中,再被大陆检出孔雀石绿、结晶紫等禁用药物,大陆暂停台湾石斑鱼输入。
2022年6月,大陆海关在台湾地区输入大陆冰鲜白带鱼、冻竹荚鱼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样本。基于生物安全风险防范的考虑,海关总署自2022年8月3日起暂停了台湾地区冰鲜白带鱼、冻竹荚鱼输入。
2023年4月12日,商务部发布了重要的公告指出,将就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展开贸易壁垒调查,涉及2455项商品,最重要的包含农产品、五矿化工产品、纺织品等。调查应在2023年10月12日前结束,或者最晚可延长至2024年1月12日。